太行深处!这个红色小村庄,你一定要去看看……
太行深处祭忠魂
清明节前夕,修武县韩秩吾烈士纪念馆成员深入太行山革命老区,踏寻先辈的光辉足迹,祭拜英烈。
1938年2月,修武县城沦陷。道清抗日游击队在磨石坡成立,点燃了修武、焦作一带的抗战烽火。4月,韩秩吾担任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粮秣科科长,挑起了为多支抗日武装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许河事件后,他北上山西陵川根据地,继续从事抗战工作。1942年5月,日寇疯狂“扫荡”太行山根据地,为了掩护战友,保护党的机密,韩秩吾牺牲于河北涉县寺沟村。
【资料图】
韩秩吾,焦作地区教育界和新闻界的革命先驱者。作为侄孙,韩满常认为,三爷韩秩吾是家族的光荣与自豪,因此心中总有深深的缅怀之情。
涉县寺沟村。
3月31日早晨,纪念馆成员在馆长韩满常的带领下,驱车奔赴太行山深处的革命老区河北省涉县祭奠烈士。此行特邀作家王保利一同前往。
韩秩吾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
车子从焦作西驶入焦晋高速,跨桥梁,钻隧道,穿行在太行山深处。行至晋城,视野开朗起来。从长治北转向东方,过潞城、黎城,又开始钻入深山。进入河北涉县域内时,韩满常轻轻地哼唱着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主题曲《日月同光》的曲调。在寺沟村岔路口,树立着一块巨大的宣传牌,“继承先驱事业,传承红色基因”的标语格外醒目。牌上的卫星地图显示着韩秩吾殉国纪念碑的位置及寺沟村周围几个村庄如南艾铺、庄子岭的方位。
沟即是路,路也是在狭窄的沟底延伸,好在铺了水泥路面,车子并不颠簸。翠绿的侧柏,金黄的连翘花和粉色的桃花给灰色的山岭披上了春装。老朋友石明国早已从县城回到老家等待,他带领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纪念碑处。新开辟的一块平地上,竖立着一块以隶书字体镌刻的“韩秩吾同志殉国处”的石碑。背面内容为:韩秩吾,1903年出生,河南省修武县磨石坡村人。1933年担任河南焦作扶轮小学校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积极促成成立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并担任粮秣科科长。1940年担任华北新华日报社材料科科长,次年转任总务科科长。1942年5月下旬,日寇对我太行山根据地疯狂“扫荡”,为掩护战友,保护党的机密,韩秩吾牺牲于此。同期,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2009年9月,韩秩吾被焦作市委组织部等12家机构评选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焦作英雄模范人物”。为纪念韩秩吾同志牺牲80周年,谨此勒石以示敬仰。河南省修武县韩秩吾烈士纪念馆,2022年5月敬立。
众人齐动手给纪念碑盖上红布,挂上鲜花,摆上贡品。默哀、鞠躬之后,韩满常不顾年逾古稀,又按照老家的风俗,托杯酹酒祭拜前辈。仪式结束,石明国热情挽留,我们在其家里吃了午饭。
下午,我们奔向山西省左权县的山庄村。这里原是华北新华日报社所在地,一座小院后墙处的石碑写着“山庄新华日报社旧址”。这个普通的院落,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满山红叶的时候,我们曾经到过这里。那时的院落还是原貌,显得有些破旧不堪,见此难免唏嘘。如今旧址经过修缮,白色的墙壁,青色的瓦房顶,富有山西地方传统特色的门楼,引人注目。
太阳西斜,我们开始返程,途中路过麻田镇。
左权县红色小镇麻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麻田镇文化馆广场,一尊铜像十分显眼:骏马腾飞,马背上将军一身戎装器宇轩昂,底座上刻着“抗日名将左权”的字样。大街两侧的红旗、四处可见的雕塑,处处显现出革命老区的红色元素。
清漳河畔,坐落着一座设计独特、气势宏伟的建筑物,这便是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纪念馆内部以雕塑、绘画、文字、历史照片等多种方式,展现了八路军将士在太行山抗击敌寇、可歌可泣的事迹。在馆内专门开辟有新闻烈士纪念厅,里边陈列着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的华北新华日报社40多位烈士的事迹。除了韩秩吾,还有另一位修武籍烈士王健。
王健,原名梅蓉,修武县孙窑村人,1926年出生。12岁参加抗日游击队宣传队后改名王健,后到山西长治的“鲁艺训练班”和“抗大”学习。1940年冬被调到华北新华日报社电务科工作。在庄子岭牺牲时,年仅16岁。
与纪念馆隔河相对的红色山崖下,矗立着一座纪念碑,那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名、太行新闻史学会和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所立的新闻烈士纪念碑。背身正面: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陆定一题写的碑文:1942年5月,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40余位同志壮烈牺牲,烈士们永垂不朽!碑身一侧,刻有40多位新闻烈士的名单。
天空显出暮色,我们向纪念碑投以深情的一瞥,离开麻田,踏上归途。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一天的经历在脑海中回放。
韩秩吾出生在一个称得上富裕的家庭,其父亲世泽公作为一个既虔诚又有造诣的佛教徒,当然希望他弘扬佛法。而他却冲破了家庭的束缚,22岁加入国民党,24岁成为国民党豫北特派员,风华正茂,胸怀抱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促使他背叛了自己原来的信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扶轮小学校长的社会地位受人敬仰,每月俸禄150块大洋,那个年代称得上高薪了,而他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毅然舍弃优厚的待遇,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为民族独立事业献出了39岁的宝贵生命。
太行山,绵延千里,中华民族的脊梁。巍巍群山间,蕴含着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王健、韩秩吾、何云、左权……
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郑乃谦 摄影报道
■老区名人
武元甲
□郑乃谦
1926年夏季,武元甲出生在修武县葡萄峪村。刚满18岁,他就到深山区的石瓮村参加了修武县大队,最初当通讯员。从石瓮到山门河口就有30公里,他们经常从大东村翻过南山经土门掌,到修武、待王和焦作一带袭击敌人,扒铁路,烧枕木,藏钢轨,破坏日军占领下的道清铁路。白天隐蔽在龙门、石瓮休息,傍晚出发,黎明归来,一夜行程都在100公里左右。背的武器是汉阳造步枪,平时只有两发子弹,最多有七发,另外有三颗手榴弹。
武元甲。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郑乃谦 整理并摄影
后来,他从县大队被编入老二团,1945年随部队参加过收复修武、博爱和沁阳的战斗。
秋季攻打沁阳时,武元甲当了班长。沁阳城墙又厚又高,还有护城河,伪军守卫严密。起初,战士们架起云梯向上登,部队伤亡很大。当他按照命令准备上云梯登城墙时,感觉腰间一沉,知道中了子弹。部队把他送到山西晋城去治疗。沁阳城久攻不下,最后采用挖坑道爆破的方法才攻下,消灭了守军。几个月后,武元甲伤才养好,部队为他办了退伍手续,后被定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
回乡后,武元甲被任命为葡萄峪联村的治安主任。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修武山区根据地,他经常掩护群众转移到深山的龙门、石瓮这些安全地带。经过两年艰苦的拉锯战,迎来了修武解放。
2019年1月,武元甲因病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