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通办”回应民生期盼(纵横)-今日关注
(相关资料图)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6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1个试点省份,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登记当事人,可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
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加上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若婚姻登记必须双方返回户籍地,不免费时费力又费钱。2021年6月起,我国在七省二市启动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如今,在已有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意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便民服务更便民。
置身“流动的中国”,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跨省流动人口超过1.2亿,他们可能是日夜奔忙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士,也可能是在外打拼的上班族、经营者、创业者,还可能是随子女迁居的老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难免有办事需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无疑是民生所需。着眼于此,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各地出台具体举措,抓好落实,彰显出顺应时代发展、回应民生期盼的积极姿态。
“跨省通办”不仅涉及服务事项的改变、治理理念的升级,也意味着全方位的体系优化和流程再造。就目前来看,各类政务服务打通的程度范围不一,面临的难点痛点也不尽相同。比如,像婚姻登记、身份证首次申领的“跨省通办”,正在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而跨省异地就医虽已全面铺开,但办理的方式与便捷度仍与医疗项目和所跨地域相关,很多时候各地的进度并不同步。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就要加速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强相关各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将更多领域的数据纳入共享范围。在此之外,也有必要统一标准、优化流程,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我们期待政务服务继续打破壁垒分割,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胡宇齐 摘编自《北京日报》,原题为《“跨省通办”回应民生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