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三农科普小课堂丨“虫”“虫”大不同 小天敌 大能量

2023-05-26 18:44:39 北京农业


【资料图】

“专家,现在麦田里有很多虫子,您看看是害虫吗?需要打药吗?”最近几天,市植物保护站技术人员的微信经常接到类似的咨询。经过技术人员辨认,大家发来图片中所谓的“害虫”都不是害虫,而是小麦蚜虫的天敌昆虫,种类有食蚜蝇、瓢虫、蚜茧蜂、草蛉等。

食蚜蝇:双翅目捕食性天敌,成虫形似蜜蜂,但仅有1对翅,幼虫蛆状,成虫和幼虫都能吃蚜虫,成虫善飞,幼虫活动能力差。

瓢虫:捕食性天敌,别称花大姐,常见种类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瓢虫成虫和幼虫都能吃蚜虫,而且食量比较大,一天都能吃掉几十头,食量大时可达上百头。

草蛉:脉翅目捕食性天敌,卵非常奇特,先拉丝,卵位于丝的端部,幼虫素有蚜狮之称。成虫和幼虫均能捕食。

蚜茧蜂:寄生性的天敌,蚜茧蜂是把卵产到蚜虫的肚子里,幼虫就在蚜虫肚子里长大,这样蚜虫最终变成僵蚜。

异绒螨:一种外寄生性螨类,若螨可用口盯住蚜虫,慢慢吸食蚜虫的体液,减慢蚜虫的繁殖速度,同样可达到控制蚜虫的目的。

据北京市植保站的专家介绍,小麦蚜虫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其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以化学防治为主时代,不科学的化学防治会破坏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导致天敌对小麦蚜虫的控制作用减弱。令人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各项绿控措施的推广,麦田天敌的品种和数量均有所上升。据全市病虫害监测网络调查数据,2023年麦田天敌种类丰富,天敌虫口密度一般为3~5头/平方米(捕食性),数量接近2018年的历史较高水平。当前麦田最多的天敌是食蚜蝇,其次是蚜茧蜂形成的僵蚜,还有一定量的瓢虫,部分地块只依靠自然天敌就可以控制小麦蚜虫为害。 小麦蚜虫天敌的增加,与农田生态系统质量转好密不可分。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提出了一系列增产稳产重要措施。在病虫害防控方面,重点做好“替、精、统、综”,“替”,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低效高风险农药,高效精准施药机械替代老旧施药机械;“精”,即精准预测预报、精准适期防治、精准对靶施药;“统”,即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因地制宜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队伍。“综”,即强化综合施策,推行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随着我市各项农药减量措施的落实,农田化学农药用量不断减少,农田生态系统不断向好,天敌得以重建家园,因此,麦田、玉米田、菜田的自然天敌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病虫诊断和天敌识别能力,促进天敌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综合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定期发布或推送指导农民开展病虫防治的病虫测报信息、微视频,科普病虫害和天敌识别知识,快速响应生产者提出的各类病虫识别问题。通过共同努力,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保护利用天敌的意识不断增强,非常有利于自然天敌种群的恢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质量。

供 稿: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张智

编辑:农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