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禁止打赏网络直播_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学网网小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未成年人禁止打赏网络直播(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的意见,可谓正当其时。
小孩子虽然当不了“榜一大哥”,但是近些年来,偷用和盗用父母的钱,任性妄为地给游戏主播甚至是美女主播打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比如:
2019年10月,11岁孩子偷奶奶看病钱打赏主播,前后超4万元,平台不予退款。
2019年12月,湖北襄阳两小孩玩游戏,4小时打赏主播5.6万多元;
2020年1月,浙江台州一11岁孩子7天打赏游戏主播4.9万元,都是爷爷的血汗钱。
在游戏世界里玩得酣畅淋漓、欲罢不能的孩子,为何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抢夺和偷盗父母财产的“法外狂徒”?
在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的背后,父母和家庭又该承担起什么样的引导和管教责任?
不能说孩子年龄小,想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只要是为了孩子吃饱穿暖、学习升学,父母多少钱都愿意为他花,但从来不肯多花几分钟时间,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告诉他金钱的价值和意义。
实际上,整天抱着手机刷视频、玩游戏的孩子,内心是极其孤独的。
我们通常可以从一个孩子沉迷手机的程度,看出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水平。
有些父母很可笑,在孩子学龄前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不吵闹、少烦人,就把手机和平板给孩子一丢,自己乐得享受一两个小时的清闲。可到了孩子上小学以后,又会被学校和社会上蔓延的教育焦虑冲昏了心智,试图粗暴决绝地将手机平板强行从孩子的手中“剥离”出来。
我想大多数孩子,都无法轻而易举地适应这种剧烈的变化。
因此很多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反而会越来越神经质地抓住“不断受限”的游戏时间,想要以此来获得更为猎奇刺激的生活体验。
而在疯狂游戏和沉迷直播时对网络主播“巨额打赏”的孩子,一方面是没有金钱观念,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逼仄狭隘的生活空间,得不到父母充分的关爱和陪伴。
所以当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迷恋游戏和打赏主播而感到大发雷霆时,请务必先自我反省一下:
到底是谁,将孩子推到了只能靠“打赏主播”来博取关注的地步?
有些家长觉得游戏和手机就像是“精神鸦片”,我觉得是荒谬可笑的。
就像成年人喜欢看相声小品、笑话段子和脱口秀,相比烦闷枯燥的学习生活,孩子们自然会更喜欢新奇刺激的游戏内容和手机视频,这都是人性使然。
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需要新鲜有趣,更需要放松娱乐。
当然前提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
所以在教训孩子少玩游戏之前,我们家长自己应该少玩手机;在反感孩子动辄在游戏中氪金之前,我们家长自己应该减少抽烟喝酒的花费。
如果孩子在家里看不到作为父母的成年人“以身作则”,自己在偷懒放纵,却教训孩子不努力,自己毫无理想斗志,却埋怨孩子玩游戏,那么孩子的心里当然会不服气。
在如今这个新鲜刺激充斥网络的时代,如何帮助孩子抵御游戏和手机的诱惑,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读书学习上,需要家长、老师和各界人士一起用心用脑。
但是总的原则是:
孩子玩游戏是天性,只宜疏导,不可强迫。
在我孩子就读的小学,老师和学校三令五申“不让家长给孩子零用钱”,但每天校门口的玩具店、文具店和零食摊上还是人满为患,屡屡造成交通拥堵。
那你能说是学校对孩子的“金钱教育”不到位吗?
所以说,孩子如果书读不好、题做不对,很有可能是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水平有限,但如果是孩子在家里抱着手机乱充钱,动辄给游戏主播打赏数万元。
依我看,这就是家长的责任。
第一,钱包乱扔、现金乱放,孩子到底有没有偷过钱,谁也不知道。
第二,银行卡“有码没密”,基本成了全家人公开的秘密,毫不设防。
第三,随意设置“免密支付”,给孩子“游戏氪金”创造了便利条件。
总之,不管如今的媒体平台和游戏平台设置了多么严格苛刻的“未成年人模式”,只要是家长依然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管不顾,随意把手机丢给孩子,把现金乱扔乱放,将银行卡密码随口告诉孩子,那么瞒着父母和老人在游戏和直播平台上“巨额打赏”的孩子,只会“前赴后继”地排着队往前冲。
说实话,有些家长连自己对辛苦积攒的血汗钱,都没有尽到妥善保管的责任,你能指望那些幼稚贪玩的孩子和急功近利的网络平台帮你管钱吗?
当然,只要你第一时间保有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的证据,可以报警,依法寻求警察协助找平台要回氪金款项。
但是这样教育孩子,真的不行。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