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武宣的“相思山”为什么变“双狮山”?

2023-06-05 18:38:02 百度新闻

武宣从古至今,很多地名、山名、水名都改过不同的名称。特别是马鞍山、双狮山、相思山,哪一个名字才是正宗有许多争议。

马鞍山,现在的马鞍山公园内,嘉庆县志记载“马鞍山,在县东。又名双狮山,两山相连如狮,山上有岩口悬石如钟,以石扣之有声因名钟岩”。

原来的双狮山,现在的马鞍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此马鞍山过去也叫双狮山。

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双狮山却去河对岸了呢?

嘉庆十三年县志记载“恩照山,在县西南,旧名相思山,万历中知县衷时敕更今名”

现在的双狮山明代以前叫相思山,明万历改叫恩照山。不知何时又称双狮山了,是口误还是有意为之?

原来的恩照山,现在的双狮山

嘉庆十三年《武宣县志》记载恩照山

嘉庆十三年《武宣县志》记载相思渡

民国三年《武宣县志》记载恩照山、马鞍山

对河那座山什么时候改称双狮山,可能无法考证,但至少在民国时已经改了。民国三年县志记载“相思渡又名双狮”。民国二十三年县志记载“双狮义渡”。说明民国三年已经有人把河对岸山叫做双狮山了。

民国三年《武宣县志》

民国二十三年《武宣县志》双狮义渡

高立山也曾经有几个名称。

一为独秀山,二为天柱屏。嘉庆十三年《武宣县志》记载“高立山在县北,又名独秀,又名天柱,为县治主山,上有土主庙”

嘉庆十三年《武宣县志》

民国三年《武宣县志》记载“高立山一作独秀山,又名天柱屏,在县北郊平阡一峰独秀,为县治主山,上有土主庙催官楼”

民国三年《武宣县志》

民国二十三年《武宣县志》记载明陈允问天柱屏诗

大藤峡也曾经多次易名,明代曾改为断藤峡、永通峡。

明代大藤峡地区的各族人民运动自明代洪武时期开始就不断发生。成化元年(1465),右佥都御史韩雍、都督同知赵辅等率军16万前往镇压,起义军近7000人被杀,侯大苟被俘牺牲。韩雍命人砍断大藤,改大藤峡为断藤峡。到了明代正德年间,大藤峡地区又爆发起义。正德三年(1508年),左都御史陈金率军续征大藤峡。为了打通峡江,陈金想到了一条与韩雍截然相反的策略。经双方几经商讨,订立“约法三章”。条约规定,官府和商贩的船只络绎经过大藤峡,如约向瑶民缴纳食盐及瓦器等生活日用品。由此,黔江大藤峡船只往来正常,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忙景象。

正德十二年(1517),陈金在认为自己的采取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于是向明皇帝朱厚照请功,并请求皇帝赐名“永通峡”,朱厚照欣然同意。于是陈金便命令手下张佑等人将“敕赐永通峡”五个大字分别刻在武宣及桂平沿江两崖的峭壁之上以昭其功。并请当时广西的著名文人张澯写成《永通峡碑》一文,并勒石立碑为记。

明代《广西名胜志》记载“永通峡一名断藤峡”

武宣明代碑刻《敕赐永通峡》

通讯员:黄新迎

原标题:《武宣的“相思山”为什么变“双狮山”?》